加入收藏
设为首页
目前你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地理 >> 走遍神州
 发布日期: 2001年11月14日
瘦西湖

  瘦西湖位于扬州市西郊,原名炮山河,又称保障湖,即护城河,是蜀岗山水流入运河的一段自然河道。经过历代的疏浚治理,建造林园,因湖面瘦长故称瘦西湖。瘦西湖全长4.3公里,游览面积30多公顷。园林景色引人入胜,楼台亭阁的建筑,花木山石的组合,具有“南方之秀,北方之雄”的独特风格。
  
  游览瘦西湖,先到大虹桥,桥始建于明崇祯年间(1628~1644年),原是一座木板桥,因围以红色栏杆,故名“红桥”。后来改建成石桥,桥形似彩虹卧波,遂改称“虹桥”。今大虹桥宽8米,为三孔石桥,比原来更为交通壮观。夏日到此,杨柳绿,荷花红,烟波迷人。过桥不远就是瘦西湖大门,进门便是垂柳如烟的长堤,临湖有亭额曰“长堤春柳”。这儿兼有杭州西湖“苏堤春晓”和“柳浪闻莺”两景的特色。长堤尽头便为“徐园”,曾经是军阀徐宝山的祠堂。进入圆洞门,前有一池清水,池内遍植荷花,临池建有“听鹂馆”是取杜甫“两个黄鹂鸣翠柳”的诗意而建。庭院中陈设有两口大铁镬,乃扬州的出土文物,为南北朝遗物。再北就是小金山。原名长春岭,建于清代中叶,它用挖出的河泥堆积而成,四周环水,水随山转,山因水活,多年的建造形成风格独具的岛园,是瘦西湖的中心地带。过玉版桥,向东便是月观,有古屋3间,坐西朝东,堂上悬“月观”匾额,堂前抱柱上有联:“月来满地水,云起一天山”,乃“扬州八怪”之一郑板桥所书。此地也是赏月佳处。拾级而上,小金山顶有亭,清人阮元题书“风亭”,是一座开敞的小型建筑,登亭俯瞰,湖光山色,尽收眼底。小金山西麓有一条岸柳成行的长堤,伸向湖心,长堤的顶端就是钓鱼台。原名吹台,相传是因清乾隆皇帝在这里钓过鱼而改名。它三面临湖,四面皆门,与五亭桥、白塔隔湖相望。钓鱼台的两个圆洞门,一洞衔湖上的五亭桥。一洞收尽湖畔的白塔。这是造园艺术上的借景手法。瘦西湖东岸与小金山隔湖相望的“四桥烟雨”,原也是大盐商的私人园林。登上四桥烟雨楼,南面的虹桥、北面的长春桥、近处的春波桥(已废)和西边的五亭桥,都历历在目,每逢风雨萧萧,四桥隐隐约约,忽隐忽现,故称四桥烟雨。瘦西湖的西北端,便是五亭桥,古称莲花桥,因桥上建有五亭,大家便都称它为五亭桥。桥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(1757年),全长55.3米,桥下大小券洞15个。设计者原想在这里摹拟北京北海大桥、五龙亭及白塔的一区胜景,但湖面狭窄,白塔体形较小,故将桥亭合二为一,这样湖、塔、亭、桥的比例匀称,形成了北海景物的缩影,构思可谓巧妙。五亭桥南为莲性寺,原称法海寺,初建于元代,清康熙时改为莲性寺。里面有名的建筑是白塔,巍峨矗立,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。塔身为砖结构,分三层,上层叫刹,中层是龛,均作圆形,下层是塔基,作正方形,整个造型与北京北海白塔相似。“二十四桥明月夜,玉人何处教吹箫?”以唐代杜牧诗句闻名海内的二十四桥,近年已在五亭桥西重建,一群仿古建筑拔地而起,今日二十四桥旧观虽改,但仍以其隐隐青山,迢迢流水,重重画桥,皎皎明月,悠悠箫声,令人神往。
  
  今天的二十四桥是一座单孔拱形石桥,桥身高耸,上下各有24级台阶,两边各24根白玉石雕栏,高、宽各2.4米。桥上雕饰明月云彩,秀丽典雅。桥东有贴壁黄石假山,西有熙春台,再现了唐诗中的诗情画意。